主要行业
-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
-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
-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
-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
-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
-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
-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
-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
-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
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
股票名称: | 股票代码: | 分享时间:2018-04-03 08:04:18 |
研报栏目: 债券研究 | 研报类型: ![]() | 研报作者: 姜超,周霞,朱征星 |
研报出处: 海通证券 | 研报页数: 9 页 | 推荐评级: 无 |
研报大小: 981 KB | 分享者: zhu****ng | 我要报错 |
投资要点:
上周(3.26-3.30)债市震荡,国债利率平均上行5bp,AAA级企业债、AA级企业债收益率分别下行9bp、11bp,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下行2bp,转债指数反弹1.05%。http://www.hibor.com.cn【慧博投研资讯】
债市跌宕起伏,3月大涨收官。http://www.hibor.com.cn(慧博投研资讯)回顾今年1季度,债市行情可谓跌宕起伏。1月开局低迷,1月份的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升至3.98%、破4%就是一步之遥,而10年期国开债利率也超过了5.1%。但到3月末,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降至3.74%,10年期国开债利率降至4.65%,均已降至年初水平之下,债市以大涨收官。1季度中债新综合指数上涨1.9%,年化回报率接近8%,债市迎来开门红。
央行绝未放水,资金供给未增。有人认为本轮债市的上涨与央行放水有关,理由是1季度以来的货币市场超预期宽松,是为了两会维稳的需要,相应4月份以后的资金面会重新收紧。但这一说法缺乏依据,事实上今年1季度央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了5600亿货币,加上前两月财政缴款规模也达到了3400亿,即便考虑3000亿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、以及2000亿的PSL定向贷款,综合看央行依然是在大幅净回笼货币。从银行资产负债表来观察,反映资金供给最核心的指标是超储率,而2月份银行的储备资产比去年12月下降了22000亿,说明超储率依然位于历史低位,资金供给非但没有改善、甚至还有所收紧。
融资需求下滑,银行表内增持。在我们看来,本轮债市上涨的主要原因不是央行放水,而是源于融资需求下滑,使得资金供需改善。今年前两个月,新增社会融资3.71万亿,同比减少5800亿,其中表外融资同比减少1.2万亿。实际上,融资的下滑从17年11月就开始了,过去4个月的新增社会融资同比减少了1.2万亿,其中表外融资同比减少了1.9万亿。由于影子银行全面监管,表外融资大幅萎缩,而且又没有全部回到表内,这意味着银行表内资产出现空缺,因而银行在前两月明显增配了债券。
汇率预期改善,境外机构增持。在今年前两月,境外机构是增持债券的另一大主力。中债登和上清所的托管数据显示,境外机构18年前两月增持债券接近1300亿。我们今年1季度拜访过新加坡和香港的外资机构,发现不少人都看好中国的债券市场,背后最重要的理由来自于汇率的变化。虽然中国国债利率显著高于美日欧,但过去因为担心人民币大幅贬值,所以外资机构对买债心存疑虑。但在人民币汇率稳定之后,汇率对冲成本下降,加上中国在降债务去杠杆、利率有望和美国脱钩,买中国的债券也可以对冲美国加息的风险,因此海外机构过来买债的热情在持续升温。
美元趋势贬值,中美利率脱钩。而海外机构增配中国债券,其实也从侧面证伪了看空中国债市的另一个大逻辑:“因为美国要持续加息,所以中国也要跟着加息”。如果大家看一下欧洲和日本,其实都还是负利率,为什么没人担心他们也要跟着美国加息?因为大家默认欧洲和日本都是大国经济,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。
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肯定是大国而不是小国,理所当然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。为什么还有人潜意识里把我们自己当做小国经济、认为中国要跟着美国加息呢?其实是因为去年中国确实在公开市场持续跟随美国大幅加息,但当时的环境是美元还在升值,而人民币在贬值,央行为了稳定汇率、有必要跟随美国加息。但如今美元持续贬值,而人民兑美元大幅升值,央行担心的是人民币太过于强劲,所以货币政策不太可能继续紧缩,否则的话就是双重紧缩,经济肯定受不了。
债市长期向好,调整即可配置。因此,综合来看,本轮债市上涨主要归功于两大变化,一是社会融资需求的下滑,二是人民币汇率的改善。而这背后的原因则是我们强调高质量发展,不再走靠债务堆积和货币贬值发展经济的老路。因此,我们认为利率的下行拐点已经出现,债市长期向好。但由于短期上涨过快,加上经济数据、金融监管等因素的冲击,不排除会有调整出现,若有调整就是配置的好机会。
风险提示:基本面变化、货币政策不达预期、资金面大幅波动。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06-1866 举报邮箱:hbzixun@126.com